湖北省2014年一季度企业用工状况分析

时间: 2014-5-16 15:17:00   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   作者: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   点击:109次

  着力化解“招工难”和“就业难”问题,湖北全省各级人社部门积极开展企业用工调查,多渠道解决企业用工难题,促进职业供求双方有效对接。总体来看,今年一季度,全省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平稳,农民工返乡就近就业情况良好,但行业性缺工情况明显。具体情况如下:

   一季度企业用工特点

  全省企业用工供需两旺,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有升有降。据不完全统计,一季度,全省各市州人社部门调查用工企业6991家,登记或调查用工需求人数为53.74万人,企业用工供需两旺。全省制造业用人需求强劲,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用工需求有升有降。

  从地区看,武汉、荆州、宜昌、黄冈、孝感、咸宁、鄂州、荆门、随州、潜江、天门等市总体用工需求同比上升,黄石、襄阳、仙桃、恩施总体用工需求同比下降。武汉市新增就业人数比上季度增长141.1%。随州市调查企业用工需求比上季度增长133%。鄂州、潜江、天门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54.5%、20%、13.9%。仙桃、恩施、黄石、襄阳调查企业(地区)平均需求人数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48.9%、17.8%、17.5%、5.5%。

  从行业看,机械制造、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纺织服装、电子电器、居民服务等用工需求较大。武汉市制造业用工需求占比34.2%,比上季度上升9%,从第三位跃升到第一位。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开发区成为吸纳就业的两大“新引擎”。荆门、鄂州制造业用工需求同比分别增长16.41%、19.8%,荆门服务业同比增长21.46%,鄂州、襄阳餐饮业同比分别增长46.8%、11.5%。黄石市制衣制鞋业占全市用工需求的52.5%。

  部分企业在年龄、学历、性别等方面放宽条件。如襄阳市45.76%的企业对招工年龄无要求,比去年同期上升32.65%;85.14%的企业对性别无要求,同比上升18.65%。说明部分企业用工趋于理性。

  企业缺工有所缓解,普工薪酬仍缺乏竞争力。从调查看,我省就业继续面对劳动力供大于求总量矛盾的同时,就业结构性矛盾不断加剧并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结构性缺工与阶段性“用工荒”相互交织,小微企业陷入缺工与流失率双重困境,新生代劳动者就业期望值高与技能水平低集于一身。全省今年一季度缺工总量达到50万人左右,经过各级人社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目前缺工情况大为缓解,到一季度末,缺工为21万人,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在下降。各地平均缺工率在3%-18%之间,70%以上的缺工集中在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粮油食品、电子信息、建筑建材、生物医药、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租赁和商务服务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许多企业面临“招工-流失-再招工-再流失”的窘境。

  普工薪酬方面,我省许多企业都适当提高了工资水平,比往年普涨约200元-500元。普工月平均工资大多在2000—3500元。技工月平均工资一般在2500-6000。但我省平均薪酬仍和沿海有1/3的差距。如武汉市今年一季度工资平均升幅仅为6.5%,较上年减少5%。

  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仍是主流,但就近就业的意愿增强。一季度,全省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96万人,向外省转移8.7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2.7%和14%。一季度,全省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招聘、培训活动,共举办的1045场招聘会上,本地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35万人,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意愿明显增强。

  孝感市开展“书记市长邀请您,就业创业在家乡”主题招聘活动,全市返乡就业占新增就业的60%。天门市开展 “回家过年、回乡参观”活动,筹资100万元为2000多名有返乡就业创业意愿的人员报销返程车费, 40岁左右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趋势明显,同时开展的“家门口就业-有家、有业、有爱”就业创业赶集会,返乡人员占达成就业意向的38.9%。黄冈市启动“热爱红土地,建功大别山”返乡创业帮扶行动,2000多名职工和返乡人员成功创业,吸纳就业8万多人,一季度返乡就业创业达到6.97万人。黄州区把“家门口劝业行动”纳入了今年“三万”活动工作任务,147个工作组下乡开展了“家门口劝业行动”。荆州市开展“关爱留守家庭、服务就业创业”专项行动,帮返乡人员算好经济账、社保账、亲情账,引导就近就业,外出返乡人员本地就业占企业新招员工的60%,同比增长41%。宜昌抽样调查显示,春节前返乡人员中有意在本地就业的比例超过40%,与往年提高了10%。襄阳市一季度求职人员中农村劳动者比去年增加4.45%,随州市本地求职农村人员比上季度增长4.29%。潜江市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占29.3%。“回乡就业好,照顾老和小”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荆楚农民工的共识。

  原因分析

  产业发展低端和新生劳动力减少是缺工的客观因素。一季度,各地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步伐加快,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各地低端产业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造成普工技工紧缺。如武汉市空缺岗位中71.77%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一线操作岗位;宜昌市普工占总缺工人数的71%;黄冈市普工缺工占94.6%;荆门、天门纺织服装等行业一线生产操作工人缺口最大;随州市电子行业缺工最为突出。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附加值不高的微利企业,常年缺工。同时,人力资源供给量逐年减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也是“招工难”的重要原因。

  新生代劳动力自身特点和企业用工环境不优是造成缺工的根本原因。80、90后新生代劳动力已经成为劳动市场的中坚力量,其学历提升、自我期望提高,更加关注工作环境,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对企业用工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部分企业用工环境不优仍是造成缺工的主要原因。一是用工机制尚未健全。大多抱着“开工即招,招来即用”的想法。二是职工权益保障不够到位。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正常劳动时间报酬偏低、社会保障不健全,导致员工跳槽频繁。据宜昌市调查,薪酬与缺工呈负相关系,企业平均工资在1200元以下时,缺工率为31%;平均工资在1201-1800元时,缺工率为24%;平均工资在2501-3000元,缺工率仅为3.1%。三是企业精神文化生活匮乏,员工缺乏归属感和向心力。

  人力资源市场不完善影响用工需求匹配度。一是人力资源市场功能不全。目前,大部分市州的门户网站主要是政策性网站,没有求职招聘和网上经办功能。企业用工需求与求职者就业意愿和技能存在差异,技能匹配和就业质量匹配矛盾较为突出,导致招聘会签约率不高。一些企业解决“缺工”问题过分依赖政府,找市长不找市场。二是基层公共就业平台和队伍建设滞后,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还没有打通。三是职业培训工作滞后,求职者缺乏操作技能。

  省人社厅对策建议

  加快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经济对就业的拉动和联动作用。继续完善和落实产业、金融、税收等政策,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推动服务业规模升级、业态升级,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激发小微企业活力,满足就业人员高质量就业的需求,形成总量扩展、增量加速、质量提升的群众满意型就业工作局面。

  牢固树立市场就业的理念,以完善市场机制作为人力资源配置和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根本方向。企业应履行招工用工的主体责任,树立以人为本的用工理念,强化“找市场不找市长”观念,制定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长期规划,提高薪酬福利待遇,改善劳动环境,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健全员工培训和晋升机制,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认同感、归属感。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建设,加强基层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建立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平台,通过现场招聘、网上招聘、掌上招聘,实现“人在家中坐,求职一点通”。加强市场监管和劳动者维权力度,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的政策,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和落实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各类人才在鄂就业创业提供资金、技术、落户、子女入学、社会保障、公共交通、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职称(技能)评定等支持和服务,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民众积极创业”的创业环境。通过亲情感召、资源吸引、政策吸引、市场吸引,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创新“招生即招工”模式,强化校企合作培养,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着力加强高技能队伍建设,大力实施紧缺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尽快启动实施技师、高级技师培训项目,落实财政资金补贴政策,以高素质培训带动高质量就业。(黄励 陈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