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祖国 服务华人
华人集团董事局主席 邝远平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及省工商联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湖北省良好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培育下,澳大利亚侨商投资企业—华人集团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实业投资和金融服务为核心的企业形态,我们不仅注重企业自身转变发展方式,更强调在参与湖北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主要特点及成效
(一)以高端化的经营企业管理主动转变发展方式。我们一直依靠国际化背景,立足全球化视野,坚持“立足华中、放眼全球”,“胸怀祖国、服务华人”,不论是企业理念、管理控制,还是项目规划、产业整合,都能引入世界顶尖级研究机构、世界前沿技术、先进理念及世界知名品牌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我们与武汉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组建微电子联合实验室,特别注重以湖北武汉为总部,承接全球创新技术,在全国范围内主动整合西安卫光科技集团公司等企业优势,分别与日本INTEC株式会社合作,代工生产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和音响,LED芯片组装的节能灯具已经应用于武汉长江大桥,与日本TOABO株式会社合作开发微电子双向可控硅项目,产品热销日本、韩国等海外市场,配套于国内的华微、长虹等知名品牌企业;在重大投资方面,先后累计在湖北总投资27亿元,在安置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作出了贡献;在发展后劲方面,先后储备3家控股子公司准备上市,并积极参与竞购湖北的上市企业母公司;在社会责任方面,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扶贫助学,累计捐款、捐物数百万元,塑造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二)以一体化的金融综合服务参与转变发展方式。金融,是经济活动的核心。我们从转变发展方式的高度,依托现有的创业投资、投资顾问、典当担保、融资租赁、基金管理等12家金融服务类企业,着力打造中国成长型企业最佳金融服务提供商。目前,我们已在湖北武汉、宜昌、黄石、十堰、咸宁等地成功投资欧赛科技、能一郎科技、十堰先锋模具、三丰智能等15家科技型企业,为中小成长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一体化、一条龙式的金融服务。
(三)以特色化的科技园区建设服务转变发展方式。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培育新兴产业园区、构建企业“孵化器”,是提升企业集聚度的关键因素。通过不断努力,我们主导建设的科技园区预计未来将吸纳超过10万人就业,带动入园投资200亿元,拉动关联产业实现产值超过1000亿元。其中华中地区首家一站式大型汽车文化产业园和汽车主题公园—武汉汽车公园项目主题建筑1号多功能汽车展厅于今年7月正式封顶,具备汽车展销、上牌、保险、银行等综合服务功能及华中地区唯一一家专业化的试驾赛道,受到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充分肯定并拟在国内重点城市推广,目前奔驰、宝马、凌志、福特等6个顶级品牌已入驻,年内全部开业运行,明年将有12家品牌汽车4S店进入汽车公园落户;中国侨界首个集研、学、产、展、销、服务为一体、专注于为华人华侨服务的产业园区—武汉市为侨服务产业园,充分发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优势和武汉建设“两型”社会的机遇,以华创会为平台,致力发展华人华侨及海外留学生回国创业经济,该项目已于今年7月开工奠基,计划2年内全部建成,目前已有美国、日本等20余家企业意向入驻;今年8月,“华中智谷”规划设计签约仪式及“中部数据之都”国际咨询规划建筑设计签字仪式先后举行;今年9月,全国第四个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华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揭牌暨基地总部(华中智谷)奠基仪式隆重举行,全面启动打造以文化、出版、创意为重点的高智能产业,致力构建“绿色建筑,第3代人本产业园”。
(四)以国际化的对外合作交流促进转变发展方式。我们一直坚持通过引进国际实力资本、国际设计团队,实现了资本运作的国际化、高端化,项目建设的高起点、高标准。一是借用外脑。比如主导建设的华中智谷项目由“水立方”原班设计团队澳大利亚PTW建筑师事务所规划设计,武汉市为侨服务产业园由日本世界级建筑大师伊东丰雄和伊东孝分别担任首席设计顾问和首席设计师,炎黄科技园(中部数谷)项目由澳大利亚威廉设计公司顶级设计师团队和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联合进行国际咨询、规划设计,等等。二是引进外资。比如联合美国施瑞科技公司,推进共建生物医药研发及面向全球的电子商务平台,力争实现在生物医药行业的跨越式发展。三是促进外联。作为澳大利亚外交贸易部、驻中国大使馆、驻上海总领事馆重点联络的澳洲华侨企业,我们一直利用澳大利亚杰出华商协会、澳大利亚湖北联谊会、美国湖北工商会等平台,通过加强招商引资、建立友好城市,构建了国内外企业发展合作、信息交流、资源共用的共享机制。
二、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一)融资渠道有待进一步通畅。融资困难仍是制约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因素。由于信用体系和担保体系不够健全,融资难、担保难问题始终尚未得到全面解决。华人集团虽然与部分商业银行建立了全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是由于当前财政货币政策的调整,贷款成本、承担的风险和责任等方面存在差异,随着重大项目的推进和资金需求量的加大,入园企业和被投资企业贷款难融资难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集团投资企业竞争能力的增强。
(二)人才支撑有待进一步强化。近年来,华人集团通过创造性地推行“5123”(即“五险一金二权二薪三种津贴”)福利体系,以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管理团队及人才队伍建设有长足发展。但是,与华人集团事业高速发展相比,数字数据、工程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人才制约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鉴于目前社会对民营企业的偏见及传统招聘渠道的限制,同时民营企业自身缺乏长远、稳定的人才培养体系,供求双方在人才资源的配置对接上明显不够,而且“重引”、“难留”问题长期困扰企业,影响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三)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已经出台,湖北省、武汉市也相应出台了配套政策措施及办法,普惠性政策体系已经建立。相比沿海发达城市及部分周边省份,在有些专项性政策方面需要完善。比如,我们主导建设的武汉市为侨服务产业园,如何在后期营运管理、提升综合效益方面发挥侨资企业集群的引导作用,我们感到缺乏专项性支持政策及服务机构。
三、有关建议
省委省政府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力度很大、措施配套、政策宽松,但是要让民营经济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生力军,结合实际,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供各级领导参考。
(一)加大政策引导。我们注重华人集团中长期战略的规划与实施,力争到2015年完成控股两家上市公司,并参股三家以上的上市公司(控二参三);到2020年完成控股五家上市公司,参股十家上市公司(控五参十),实现华人集团自有资产与委托管理的产业发展基金资产整体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面对这一个发展目标,我们请求得到地方政府在政策体系上的深度配套,尽快建立完善的普惠性政策、专项性政策体系,涵盖产业引导、市场拓展、人才引进、财税优惠。比如可以“十二五”规划实施为契机,应该着力加强产业规划信息发布和政策信息透明度,在民营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实施转型提升时给予合理指导;由省、市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建立高端人才、实用人才与民营企业供求机制,同时对于民营企业引进的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经资格审定后可给予个人所得税奖励或补贴,发挥政府部门在配套人才资源方面的主导作用;按照一事一议的办法,针对类似于符合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具有较强引导作用的武汉市为侨服务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应该研究、出台投融资支持、税收优惠、支持海外人才创业等专项政策。
(二)拓宽融资通道。华人集团作为致力于成长型企业金融服务提供商,结合自身实际,建议地方政府支持华人集团组建小额贷款公司、保险经纪公司,支持华人集团打造复合型金融服务平台,形成品种更全、服务更广的金融服务提供商。这既有利于激发民营企业在融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更能够不断完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
(三)鼓励技术创新、加大专业人才培养。要充分发挥科教大省、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与在鄂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生产目的为依托,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高新技术商品化、加速产业化的进程,鼓励和扶持专业化高端人才的培养。
(四)深化国际合作。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成功管理科技部、省科技厅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优势,抓住国际国内并购市场高速发展的机遇,实施规模战略延伸,拟联合美国、印尼、澳大利亚等国际化全球化实力企业及知名风险投资公司共同组建10亿元乃至几十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华人集团的发展实践证明:只有跳出中国想发展、立足世界谋未来、放眼全球抓合作,才能真正纠偏与全球先进理念上的传统误区,缩小与国内先进发展地区的差距。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把加强民营企业的国际化合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国际交流与合作类平台作用,开展中外经贸合作交流,拓展湖北企业国际市场空间。
最后,我们恳请省、市领导在适当时候到华人集团调研、指导工作,相信会激励我们更好地做大做强企业,为参与湖北经济转变发展方式作出更大的贡献。
汇报完毕,不妥之处,敬请批评。
谢谢大家!
注 具体联系人:华人集团董事局主席秘书:黄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