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集团主席邝远平 扎根武汉分享创业投资经验

时间: 2013-12-10 14:14:00   来源:腾讯大楚网   作者:腾讯大楚网   点击:255次

主持人:大楚网的网友你们好,你现在收看到的大楚网的高端访谈栏目——《大人物》。我们本期邀请到的嘉宾是华人集团董事局主席邝远平先生,邝董你好。

邝远平:你好。

主持人:请跟我们的网友打声招呼吧?

邝远平:好,我们大楚网的网友下午好。

主持人:我们知道昨天武汉华创会已经开幕了,然后您在华创会上也参加了两个大的项目,那能不能先跟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个项目,以及为什么您会选择做这两个项目?

邝远平:应该说这次华创会的第十三届,这次华创会的主题是创新驱动,共赢发展,为的是实现共赢。应该说在这次的华创会当中,我们提的一个是叫寻根之旅变成扎根之旅,我们这个扎根来讲主要体现在一个是我们把华人集团的总部放在了武汉,扎下了根。第二点,我们在这次华创会当中,我们相当于签掉了4个项目,可能是在这次华创会当中项目最多的一个投资商。一个是我们和随州市的曾都区政府签了一个意向协议,联合在随州市,也就是炎帝的故里,打造炎帝科技园,这个项目投资总额将近有人民币7个亿。同时在落这个园区的同时,将在随州还设立一个创业投资基金,也就是准备组建科华炎帝创业投资基金,这是2个亿。除了我们华人集团作为主要的发起方,联合随州市的政府,还有科技部,还有湖北省的引导资金的参与,除了这个签意向协议以外。另外我们签订了三个正式协议,一个是和加拿大的,一个侨领,叫陈文先生,签了一个能源方面的投资项目,这个总投资是5000万,首期公司的注册地是落在了我们全国第二个创新示范区,就是东湖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也就是这个项目落地在我们的为侨服务产业园。名字我们都已经经过工商核准了,叫湖北华人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主要定位为做海水的淡化、污水处理和一些新能源,包括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将会把澳大利亚、新西兰,乃至美国和加拿大的最领先的在能源环保方面的技术放在这个公司,除了这个和加拿大的合作以外。我们还和西日本中华总商会李国夫会长签订了一个战略协议,将我们华人集团和炎黄集团近几年打造的,比如说为侨服务产业园、华中智谷、中部数谷,武汉汽车公园,以及未来准备建的澳新谷和炎帝科技园,采取跟日本的中华总会,全称叫西日本中华总商会。商会下面总共有800多家华人华侨的企业,我们跟他战略合作第一个为800多家企业,到中国来投资、到中部来投资,筑巢引凤,把他们引过来。他们的资金、技术、人才,以及跟我们国内的一些战略合作,双方提供紧密的合作,承接日方的华人华侨的更多的企业,所以这个协议的意义在于它不是一个项目,因为会有很多项目落地,因为这个首期的西日本中华总商会,有20家企业在今天华创会以后,在一年之内会落户。除了这个之外,我们还和日本的日中文化交流发展促进中心,在武汉的为侨服务产业园联合成立一家公司,专门驻我们在计算机的一个数据方面的,也就是我们整个计算机的一个个性化的电脑的,比如说书法也好、写字也好,很多都是电脑应用,通过我们国际上的技术以后,将可以把所有的家庭的照片、图片、数据,包括自己写的字,所有写的稿件,全部进行自动化的处理,建成一个数据库。就是这种家庭的数据库将来和国家的、地区的数据库结合,那么成为未来一个很大的空间。通过这个数据的应用和个性化的服务,再联合日本的游戏行业、动漫行业,我们把我们炎黄集团、炎黄娱动这种国内的一流公司和国外的一流游戏公司合作,希望在我们的华中国家出版基地能打造一个中部地区最好的一个数据方面的,或者是电脑方面的,或者是在互联网应用方面的,所以应该说在本届华创会当中,我们开始有非常大的收获,而且这种收获为我们未来的发展也应该说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主持人:可以看到你们涉及到的领域也非常多,像文化、能源、科技领域,收获确实是非常丰富。那我们知道,您每年都会参加华商会,连续很多年都会在华商会上有大的项目签单。请问,您为什么如此看重华创会这个平台?然后您是如何更好的利用好这个华创会的平台的呢?

邝远平:应该说华创会我今年是第五次参加,从09年开始,基本上连续五年都在参加华创会,应该说从09年我们抱着试一试华创会的心态过来的。因为当时对华创会的定位,华创会的效果还不太了解。只是说感觉我们集团的名字叫华人集团,通过华创会这个平台给我们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加上我们在很多社会上的,包括海外的都在问,华人华侨的创业投资洽谈会跟华人集团有什么关系?我们说是有的,第一,我们都是海外的华人华侨,那么这一个会就是为了海外的华人华侨,为了创业寻找项目、资金技术对接搭建的平台,所以我们本来是属于侨资企业,而且公司又取名为华人集团,所以这里面是有亲切感,和有近亲的一种关系。第二,我们和国侨办、全国侨联,还有省市侨办、外办都非常好,我们也是属于湖北省的重点侨企业,也是武汉市的重点侨资企业,那么通过这个对华创会的信息、互动都比较紧密,所以五年以来,我们通过不断的参与华创会,感觉华创会这个平台:第一,它是国家省市三级政府联合打造一个专门为华人华侨投资创业,寻求梦想实现有效的载体。而且通过我们参与的五年来看,华创会一个是办得越来越好,第一首先是组织非常好,不管是规模大和小,组织井井有条,对宾客的服务非常贴心、非常周到。特别是在服务期间,涌现出了很多的志愿者,有的是大学生,有的是公务员,有的是媒体的人士,但是他们都是基本上代表了湖北省乃至武汉的市民的形象,给海外的华人华侨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或者亲切的印象。而且在这个平台当中,除了原有的侨办部门以外,现在还有中组部来办,那么对海外的人才形成经营。还有通过其他的平台的对接,第一是把国内的项目能够推出去,更重要的来讲,把海外的技术、资金、人才能够引进来,所以我们大家都很忙,而且很难在一个地方聚集,基本上选择在中国的武汉,基本上把海外的华人华侨,和国内的客商,和国内有志于引进海外的华人华侨的技术,或者海外的资金的,通过这个平台都能够找到很好的切入点,因为我们在这五届华创会当中,通过不断的参与交了很多朋友。现在虽说一方面我是利用澳大利亚的侨领的身份,因为我们在澳大利亚有两个平台,一个是属于澳大利亚的杰出华商协会,聚集了有300多位非常优秀的澳大利亚的杰出的华商。同时我们还有澳大利亚湖北联谊会,专门提供跟澳大利亚的所有湖北人,或者跟湖北有联系的商家提供服务的。同时也是我们湖北省澳大利亚的工作站,原先我们通过这两个平台主要是服务于我们澳大利亚的杰出华商和澳大利亚的湖北的华人,或者说湖北的华侨,或者湖北的留学生,但是通过华创会我们去跟海外的更多的华人华侨交上了朋友。那么这6年以来,我们通过华创会跟海外的有40多家社团,有美国的、日本的、意大利的、欧洲的、泰国的、加拿大的这些社团,结定了友好的社团,相互进行信息的交流、互访、经济文化的交流,乃至于我们很多的项目。

邝远平:在会议上认识或者促进,实际上我们在会下进行大量的互动和沟通,这也是我们由于通过这个平台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所以我们基本每年,从09年以来,每年在华创会里面,都有一到两个项目,少的到这样的有5000万的,多的有40个亿的。而且我们这个华创会签订了项目以后,国侨办和各个地方政府都进行跟踪服务,对我们项目落地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应该说都能够积极的支持和妥善的解决。所以我们自己感觉到,不但是我本人回来了,整个家人回来的,我们还号召带领影响很多澳大利亚的、日本的、欧洲、美国的华人华侨来跟我们进行合作。比如说这一次,我们的合作的伙伴,日本的商会进行了战略合作,跟日本的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而且我们又跟加拿大进行了合作。还有一点,我们跟欧洲的、美国的、阿根廷的有很多的项目都是在这一次,或者在前几次的华创会的平台当中进行了交流,导致最后的互相了解,最终能够促成合作。我们自己感觉华创会这个平台很好,我们一定会把华创会这个平台参与下去。第一把我们原有落成的成果,推荐给更多的海外华人华侨,做好示范,通过我们自己的感同身受去影响更多的华人华侨,回来创业、回来寻梦,回来报效祖国。同时,我们把我们自己遇到的困难和我们在这个线下跟广大的海外华人华侨的沟通和交流过程当中,他们的不理解的地方,他们所担心的地方,甚至对我们国际政府部门的建议,我们集中起来,再提供给政府决策和参考。

主持人:华创会它可能不仅是一个非常好的商业平台,可能也承担了非常多的社会责任。对社会对官方,对您的一些商业活动其实都有很大的帮助。刚才你也提到是重庆人,然后是归国华侨,您将两个企业的总部都设在了武汉,但是怎么驱使您将武汉作为您的第一选择,然后您觉得武汉是有什么样的发展前景,或者您是出于其他的什么考虑?

邝远平:在两年前,湖北日报发起了一个栏目,叫《各界人士看湖北》,我一直作为海外的一个华人华侨的代表,接受的湖北日报的采访,当时我选择的题目就是说投资选武汉选对了,这一个题目就是用自身的感受回答了我们为什么把总部选择在武汉的原因。第一个是,因为我从85年开始,就在武汉、在部队、在国企、在民企工作,应该说武汉算我的第二个故乡,跟武汉的经济文化的建设都很好,包括这一次的华创会,我作为主宾在参加欢迎酒会的时候。当时省市领导跟我说,我是武汉市发展以及华创会召开的见证者,确实是我也感觉这个评价比较中肯,因为武汉的,我在这个地方居住生活了有20多年。武汉的这种变化让我自己都感觉很惊讶,特别是近几年的变化,武汉市简直是翻天覆地,无论是交通的变化,城市设施的变化,包括城市定位的准确性都比较好,特别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和武汉市委市政府,把武汉市定位为国家的中心城市,乃至未来得发展方向成为一个国际的大都市,我认为这个定得很好,因为我们世界上的很多经济学家,都把中国的预测为未来世界上的十个特大城市。中国可能有两个第一是大上海,第二是大武汉,而且武汉随着高铁的建设的发展,那么武汉的交通的区域优势,除了原有的九省通衢,主要是公路四通八达,水陆、航空,这次再加上高铁时代的到来,以武汉市为中心,画一个5小时经济圈,未来两三年,基本上用5个 小时的距离,从北京、深圳、西安、上海、重庆都可以到武汉,所以将来武汉从交通来讲真的是最方便的,而且是武汉的中心城市,而且又不缺水,所以我们感觉未来中国十年的发展,正如我们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黄金十年的在湖北,所以我们自己对这个提法非常认同。尽管有上海、广州、北京都希望我们把华人集团或者炎黄集团搬到一线城市去,但我们通过科学认证愿意扎根到武汉来,也是看重了武汉这个地方的发展环境,特别是近几年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这个暖商、亲商、爱商、留商,这一系列的举措,让我们觉国际政府对民营企业,对海外的侨资企业的服务非常贴切,非常周到,而且我们遇到了困难和问题,只要跟政府反映,都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这样真让我们在这个地方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你愿意把这个根扎在这个地方,而且不但要扎还要扎死,还要扎深。同时我们会影响,或者是建议更多的朋友,不管是国内的朋友,还是海外的朋友,如果到中国来发展,我们希望尽量选择武汉。我曾经有一个媒体的采访,我曾经说过恩,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地区中国是其中之一,如果要在中国来投资,首先应该选择武汉,应该湖北武汉是中国未来的十年经济发展得最快、最好地区之一。

主持人:那您刚才提到很多武汉,让我们期待,那对武汉和武汉企业来说有什么不足,需要进行改进或者有什么您觉得可以提高的地方?

邝远平:当然武汉正如中国一样的,都发展太快,太快的过程当中难免就会留下很多遗憾和不足,我们的城市变化确实很快,翻天覆地,但是正如这次阮成发书记在开幕式上讲的,目前武汉有1万多个大工地,中国现在在国际国内反响最大的又是雾霾天气。那么这么大的工地,那么一定是对环境、环保,特别是噪音,都有影响,所以说在短期之内,在武汉这个地方的生存环境,如果身体不好,还是抵抗力要增加才行。第二点,随着发展太快以后,我感觉武汉的市民的综合素质还有待于提高,因为一个城市的国际化,或者成为一个国家的中心城市,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不仅仅是一个硬件,更重要的是看重的软件。如果说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心城市和大都市,所有的这种国民的素质,包括市民的素质,都一定是属于文明的、礼貌的,综合素质高的,甚至有一部分的公务人员、广大市民都应该会一国到两国的外语的,而且对国外的,包括外地来的,非常友好和和善的,待人是亲切的,诚信度是比较高的,这些才能够把武汉的特点展示出来。而且武汉属于我们号称全国大学生最多的城市,但是大学生毕业以后,非常多的优秀人才,都要到北京,都要到广州,都要到深圳,为什么要走呢?证明跟这些地方还有实实在在的差距,那就是在留住人才、引进人才的战略上面,为这些人才能够解决后顾之忧方面确实还要下很多很多的工夫,而且在很多的这些政策,尽管跟过去比较起来,有很大的变化,但是与发达地区,与沿海地区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出现疲软和下滑的情况下,在我们中国的周边地区,比如说越南、缅甸、柬埔寨、日本,它都已经采取了非常多的刺激经济,为企业能够招商引资的一些鼓励的政策,这些政策如果说我们一旦调整不及时,或者是说我们在采取的措施不得当,可能会把很多落来的企业邮可能落不下来,甚至落下来的企业有可能都信心不足,或者遇到很多阻力和困难,有可能会再回到其他竞争优势更好的地方去。

主持人:刚才我们聊到了很多关于武汉和武汉企业的一些话题,然后我们也知道,您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您之前是在部队参军,后来是到了国企上班,最后选择下海创业,是什么驱使您离开部队,离开国企,然后选择创业这条相对比较艰难的道路呢?

邝远平:要问我为什么成为企业家,一个我从小还是有志于成为一个企业家,或者成为一个企业的建设或者经营者,原因为什么呢?我们国家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企业是经济的一个最基础的细胞,要想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或者让自己的聪明才智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选择成为一个企业或者创业之路,我感觉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在部队前后工作了有15年,其中在这个15年当中,有6年时间是在部队企业里面进行工作的,最后转到了政府,再从政府到国企,再到上市公司当董事长,再最后再创业,成为民营的集团,再为了缩小与国际化的差距,向海外学习,采取的这种转成为华侨的成份。一路走过来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把自己的企业经营好,或者是成为一个更好的企业家做准备。要讲我人生的追求的目标,我是希望能够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和优秀的企业家,或者将来我能够不再做一个企业的董事长或者董事局主席了,我希望等我博士毕业以后去教书,能够成为一个企业家的教父,能够鼓励和引领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企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才华,贡献自己的力量,创造税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愿意把我一生当中在政府、在部队、在企业、在国企、在上市公司、在民企、在海外办企业的经验,包括教训、困难和感受,来告诉更多我们的华人华侨以及告诉我们的炎黄子孙,告诉我们更多的同胞和人民,让大家能够产生更多的企业家,或者让更多的人能够选择从商创业,为社会发展作贡献。

邝远平:我感觉我们社会有一个很怪的现象,这是在海外的西方的社会是看不到的,或者是不可理解的。比如说我们在一个公务员的每次招考比例非常高,所有的人员、所有的子女教育存在都以毕业之后能够成为很优秀的人才、能够成为一个官员作为自己的志向和选择,在这个过程当中,在不理解的同时,所以我就对我自己的唯一的一个儿子在高二的时候,我就建议他第一鼓励他不要参加国内的高考,高中毕业以后未来学语言到国外去留学,留完学上完本科,本科是在英国去读,研究生是澳大利亚读,多了解一下这些文化,而且回来之后还是让他做企业,培养他成为一个商人。也就是说从自己的感受和从自己对子女的影响,希望能够做一个企业家或者办企业的忠实的参与者,更是一个实践者,而且把实践这样一些体验和心得将来能够去引导或者是能够启发更多的人,或者是让更多的创业的企业能够避免能够少走弯路。

邝远平:在本月的27号,上海证券交易所将组织两个40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和高管专门有一个市值化管理的讲座,我也是应中国证券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邀请,在这个市值化管理培训班当中讲上市公司市值化管理的实战,把我们华人集团里面先后服务过360多家上市公司的模式经验和体会去告诉大家,而且从这个服务300多家当中选择8个经典的案例,以及如何让这些公司能够避免陷阱,避免当前经济的困境或者出现衰败导致业绩下滑,或者是处理不好与投资者的关系,让大股东、让所有的中小股东股票下跌、市值缩水,能去告诉他,而且这一次去讲这个课是与我到泰国的商务洽谈的行程是有抵触的,我宁愿把这个行程取消或者推后,也是专门去做一个义务的讲课,目的是什么呢?正好有这么一个机会,能够和200多个企业家交朋友,把我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能够去和大家进行分享,我相信这一个比我少出一次国,少获得的机会或者项目有意义得多。

主持人: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把企业做得如此成功之后,您对未来的定位是能够跟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经验,自己这些年的收获和得失,可以这样理解吗?

邝远平:因为我们两个集团,就是华人集团定位为中国成长企业金融服务提供商,主要是为中国的成长型的企业提供金融的服务,我们根据这个定位,我们搭建了很多从事金融服务的平台,比如说我们的基金管理公司、创业投资公司、担保公司、典当、小额贷款、村镇银行、证券咨询,乃至于专门为机构服务的机构投资者服务公司,这个就是定位为为我们的园区为我们社会所有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我们从集团创办10几年以来,先后接受过我们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累计有800多家,其中50%以上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增长和成果,有很多企业我们在投它的时候只有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现在都到了几个亿的规模。通过我们的资金扶持,通过我们的投资已经培植了3家上市公司,让很多跟我们在没有服务之前,所有的身价只有几百万的老板现在变成几个亿到几十个亿的老板比比皆是,他们的成功比我们自己的成功感觉的幸福指数和幸福感觉还好。

邝远平:炎黄集团因为中国产业园区的综合服务商,作为我们国家在产业转型、在制造业的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我们是一个人口大国,资源非常贫乏的国家,我们的耕地红线限制到18亿亩,这个红线之下,我们现在大量的经济是一种低端的、粗放的,对土地的占用使用率比较低,而且浪费都比较严重,所以我们希望按照政府的意图和要求,按照政府主导由我们进行投资,先后在以武汉为中心,乃至全国布局的已经在建的已经有五个园区。比如说我们在武汉的江夏区建的汽车公园,占地700亩,一期已经建成,里面有雷克萨斯、宝马、路虎、奔驰等等企业入驻,后面还有20多个品牌进驻。除了我们把4S店集中在一起,比较切合我们武汉的两型社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这个定位以外,一方面我们把汽车公园的4S店的业态进行集中,让所有买车的人员可以在这个地方比较并且进行选择,而且我们还专门打造了试乘试驾的一个区,将来这里边有F3隧道,现在有汽车影院,还有汽车一个综合的场所,这也是目前在武汉市内其他的4S店是不可能做到的,而且我们把一些银行引进到我们的园区设分支行,可以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我们又跟政府汇报得到政府的支持,武汉市的车管所又在我们园区里面设分所,基本为大家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而且我们在公园里面还建了一个汽车的文化主题公园,把汽车的文化、汽车的发展历史、汽车的载史、新车的发布,包括这种做汽车旅馆、汽车影院都进行有效的集中,它基本上就是把文化、把传统的方式结合。它的最大的意义在于将来我们会跟武汉市的市内可以腾挪出更多的最好的商业地段,让武汉能够进行现代化的发展和建设,所以说上次武汉市的市长唐良智视察以后对这个项目评价很高,希望武汉市和江夏区政府支持我们把汽车公园这个模式好好总结,进一步扩大。现在其他地区,西安、重庆、长沙等等都来学习,希望把这种模式能够合作到其他地方。除这个以外,我们在经济开发区还建立了有华中智谷,专门定位为打造华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和我们的华中企业总部,而且这个设计是请到我们澳大利亚最好的设计单位,就是PTW公司,也就是我们北京的水立方和我们迪拜的棕榈岛原班团队来进行设计,我们就追求在武汉打造一个最具有标志性的建筑。

邝远平:今天是华创会,我们在未来华创会开的过程当中,了解到更多的项目和更多的海外的华人华侨感觉到落地难,或者想落落不下来,缺的是资金、缺的是服务,缺的是某一个篮子把这些项目能够装起来,所以我们专门向省市汇报,我们专门的全国的第二个创新示范区,也就是东湖开发区建立了一个园区叫为侨服务产业园,也是中国侨联系统唯一的一个定位为专门为华人华侨服务的一个专业化的园区,而且我们这个园区里面的规划是请的日本级的世界级的建筑大师伊东丰雄来亲自规划设计,也是他在中国大陆的唯一的一个项目。我们的设计定位比较高端,所以我们在这一次十三届华创会当中,日本、加拿大、海外的很多企业,我们跟他发放资料,今天就有20多个海外的客商对我们的在建的为侨服务园进行参观,其中有三个企业明显的就直接跟我们达成了入驻的意向,这一些的举措和办法都让我们感觉到在武汉的发展过程当中添砖加瓦,我们在11年过程当中还在中部地区,河南的洛阳投资了近40个亿,也是华创会的签约项目,建一个中部数谷,定位叫炎黄科技园,专门也是请的我们的中国科学院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澳大利亚的悉尼科技大学联合做的咨询,请的澳大利亚的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柯林·达尔顿,他其中是属于悉尼科技院的设计师之一,来参与我们这个项目的设计,而且我们把它定位为数据数字的高端,数字我们把它申请到了华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洛阳产业园,成为一个国家级的项目和基地。

邝远平:第二点,我们在数据这块追求定位一个国家级的数据基地,而且配合我们未来的数据化的大时代的这种定位,现在目前从中科院、从澳大利亚的悉尼科技大学和我们炎黄集团准备在园区里面建立中华数据研究院,包括我们海外的很多的数据方面的产业,乃至于印度的这种企业,都有愿意把这个数据托管在我们中部地区,托管在洛阳。如果随着我们这些产业化的形成,一定会为我们整个中部地区乃至于国家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很好的引领和效果,同时这也是对我们华创会的平台参与过来,通过实践它能够推进更多的项目很好的一个现身说法。

主持人:刚才您介绍了很多很大的项目,回顾这些年的创业历程,您觉得创业刚才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然后怎么克服这些困难?

邝远平:最大的困难也是刚才我下一步想做的,最大的困难是缺乏优秀的企业家,也就是我们两个集团控股公司接近30家,我们参股的企业有接近40家,控参股公司当中有70家企业,还不要说我们每天我还兼任很多社会职务,比如说除了澳大利亚的职务以外,在我们湖北省乃至武汉还有很多的社会职务,比如说我是湖北省四川商会的常务副会长,是我们湖北省创业投资工会的副会长,是湖北省上市促进会的副会长,也是我们武汉市的外商投资协会的常务副会长,也是湖北省侨商协会的常务副会长,我们通过这些平台当中了解了更多的企业,实际上跟我们一样在发展当中缺乏的是优秀的、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因为中国有一个习惯,就是宁当鸡头不当凤尾,企业宁愿去办一个小的企业,也不愿意在一个大型企业当一个管理者,或者是当一个中层人员,这样的过程当中来讲,随着我们企业越办越多,对高素质的人就越来越缺乏,培养一个企业家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培养一个省部级官员大概要经过二三十年,培养一个优秀的企业家要十年甚至二十年,也就是我们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作为职业经理人或者是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的老总是比较缺乏的。这样让很多企业办得越多自己就很辛苦,而且也很劳累,这样来讲,所以说我们现在一方面加大了我们自己企业的内训。第二点,在培养更多的企业家的同时,另外加强我们的制度化的建设,我们希望从制度化的保障体系,因为靠股东靠我们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设,比如说监事会、董事会、股东会这样的这种跟它保障以外,另外我们把整个企业的管理的制度化的工作,我们12年定位为制度化建设年,通过我们去年一年当中把企业里面在原有的制度基础上,又推出了40多项企业的制度,它可以说是我们实现我们华人集团战略和炎黄集团战略的重要的纲要和保障,我们在制度化建设同时今年就搞团队建设年。我们先后培养和引进了二三十个在各界里面的精英包括海外的人才充实到我们的团队,我们把14年定位为文化建设年,大量进行我们华人集团和炎黄集团文化的再造和提炼,最终我们希望通过文化、通过制度、通过人才的有效的结合,能把我们这个企业有效的做好。为了把我们自身的困难解决好,我们正在跟清华大学的金融学院和海外的著名大学在进行策划,也在向教育部的国际合作司进行汇报,希望我们能够联合国际国内的一流大学,能够在将来办一所华人商学院,能够培养成千上万和更多的企业家,我们自己企业内部推出了一个“十、百、千工程”,也就是说我要培养10个集团的总裁,要培养100个企业的老总,要培养1000个有志于成为中高级管理这个层面的企业家和管理者,我希望通过“十、百、千工程”,再结合我们未来的华人商学院,如果能够顺利的推进,那么我们今天的困难将来都能够解决,在解决我们自己的困难的同时,可能能够让更多的企业的困难,特别是在人才缺乏或者一个交流平台上面的缺乏,再一点在中国还有一个感觉到困难就是说中国的国情不一样,在国内中国人讲热情,外国人是讲理性,或者是东方人讲热情,西方人讲理性。中国人讲面子,外国人讲享受,在中国最大的感受就是圈子文化,作为我们一个企业的董事长,下面管的几十家企业,那么多社会职务,最不够用的是时间,而我们在办理这些企业过程当中,大量的外在的关系要靠企业领导人进行协调,甚至很多的本不应该由我出面的问题最终都可能需要我一个电话,甚至还出面才能解决,所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让这些复杂的人事关系能够简单化,所以我们现在企业内部来讲,很长时间可能能够开个会见面的时间都很难,或者是留给自己的休息时间都没有,这个如何能够解决,有待于我们向国外的这种企业西方的现代化制度的学习,再把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化有效的结合,所以说我现在在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去读博士,经济学院的院长徐长生博导是我的导师,是我的恩师,我们是希望把多年在部队在政府在国企在上市公司的经验和海外的现代化企业制度有效的结合,特别是对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把我们管理企业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我们西方的经济学进行深刻的研究,最后能够帮我们的企业能够找出一个常青之路,因为我们立足于把华人集团办成一个百年老店,希望能够一百年以后华人集团能够发展得更好,能够长盛不衰。

主持人:在访谈的最后,能不能请你以一个优秀的企业家的身份向我们广大的正在考虑创业或者是已经在创业的年轻人提供一些您个人的意见或者建议?

邝远平:作为一个我个人的感受,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或者作为一个有为和成功的人应该有几步是要走的。

邝远平:第一,要去着一个优秀的企业,不要首先去选择个人创业,需要找一个优秀的企业或者是规模文化管理都比较规范的企业,能够成为里面的员工,所以说第一步建议大家找一个优秀的企业去就业,去学习。第二,是去跟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或者是一个最好的领导,因为通过这种近距离的学习,把理论和实践都能够有效的结合,人生就会找一个很好的老师来做一个引路。第三,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去影响企业和影响更多的人。第四,让更多的优秀人来为自己服务或者是实现自己的意图,所以这四步是每一个创业者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坚持的标准。再将我们进入到一个国际化的社会和信息化的社会,瞬息万变,知识永远只有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所以建议大家加强学习,既要不断的进行理论学习,更要不断的进行实践的总结,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的充实自我,自己才能够提高,才能够在未来的快速发展的路上能够占有一席之地,或者是能够让自己一步一步走得更加踏实。

邝远平:再一点,我们每一个人的成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建议我们特别是建议我们大楚网的所有的网友要沉下去要务实,不要那么浮躁,成为一个的拥财富有者或者成为一个成功者是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走的,任何东西走得太急都可能都会走弯路,甚至可能付出的代价和付出的学费更多,只要意志坚定、目标明确,我相信人生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我们中国梦如果能实现是跟每个人的梦想的实现是相关的,我们把每个人的梦想实现了,我们的中国梦一定就实现了。

主持人:谢谢您的分享,非常高兴今天你能来到我们栏目录制现场,这期节目就到这里,谢谢华人集团董事局邝董做客本期节目,我们下期再见。